天津的心理咨询哪里比较好,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,遇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,但当这些问题出现在孩子面前时,大多数的孩子都可能会产生一种“畏难心理”,而这种情绪也会让孩子变得不爱学习。
父母在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会非常着急,从而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逼迫孩子,而这些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父母的“助攻”,加深了孩子的“畏难心理”
提前为孩子打“预防针”
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到更多知识的方面,便明确的告诉孩子未来的难处,让孩子知道以后的路是非常辛苦的,想要简单一些,那么现在就要不断地努力去学习。
就是因为父母这种打“预防针”的方式,让孩子产生了畏难心理,因为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从而让孩子产生“这也太难了,我要多么的努力,才能够打败这些困难啊,我做不到啊!”的想法。
多种方式威逼利诱
相信父母们看到孩子学习不好时,就会非常着急,从而开始用关心、奖励、吓唬等方式来教育孩子好好学习。
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但不会让孩子继续学习,而是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就像爬山一样,明明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了,而你还要要求他今天必须走到山顶一样。
父母用这4个方法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
1、帮助孩子提升对学习的自信
孩子的自信是对学习最好的内在驱动力,其实大部分的孩子不爱学习,是因为觉得学习是非常吃力的事情,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帮助孩子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,让孩子能够从最简单的小目标中做起,一步一步向上爬。
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,慢慢也会把厌恶学习的挫败感代替成“原来我也可以”的自信。
2、生活中对孩子的引导
在生活当中,父母可以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,一个人拥有知识,对解决困难的重要性。
父母也可以从孩子喜欢的人身上挖掘闪光点,告诉孩子只要努力,那么以后也会达到这么高的成就。
所以当孩子认为学习没用或遇到困难的时候,父母可以使用这两种方式,来对孩子进行引导,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难。
3、适当的给予孩子奖励
巴甫洛夫曾做过实验:频繁的给孩子制造奖励与学习之间的连接,孩子就会慢慢对此产生愉快的体验。
那么要如何让孩子产生愉快的体验呢?那么就要为孩子设定一个边界,当孩子超出了这个边界,那么父母便给予孩子奖励。
比如,语文成绩提高到90分,就可以奖励玩两个小时的游戏,而这种奖励都是事先说好,并不是随意提一个要求就可以的。
只有父母能够实现为孩子设定边界,适当的给予孩子奖励,才不会让孩子的奖励作用超出控制范围。
4、充分利用孩子兴趣
当孩子想要当名宇航员或明星的时候,那么父母便可以充分的利用孩子这一梦想,让孩子自己设立一个长期和短期的目标,让孩子把成为宇航员或明星的步骤列出来。
然后告诉孩子:读书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点,从而让孩子能够认识到现实,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目标需要怎么样,才能更优秀。
这样,孩子才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,带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感,努力的去学习。